福州晚报:马鼻哈佛学子——林世云的成材之路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2/2 10:35:10

从海岛走出的林世云和那些“八县生”们
连江马鼻东湾村→福州高级中学→清华大学→东京大学→哈佛大学,这就是今年32岁的林世云一路延伸的足迹。凭借惊人的智慧和顽强拼搏精神,2000年由福州高级中学毕业的林世云,现为美国哈佛大学博士二年级学生。他曾获得松下奖学金、日本政府学术振兴会奖学金及研究经费和美国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
上周,记者在探寻当年这位来自海岛的少年成功印迹的时候,在福州高级中学意外地发现,林世云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个例,在他的背后,曾经或者现在,都站立着一排极为出色的“八县生”的身影。福州高级中学苏芸校长告诉记者,“八县生”现象值得关注和探讨,他们身上凝聚的那种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在如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然能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梦想从福高起飞
林世云出生在福建沿海连江县马鼻镇东湾村,林世云从三岁起就寄住在外婆家,只有暑假才能和父母团聚。小镇只有初中没有高中,初中还是那种“戴帽初中”(即小学附带办的初中),林世云比起他目不识丁、只会说一口当地方言的父母已经幸运很多,他在镇上读完了初中。
福州高级中学是我市最早开始招收“八县生”的中学,追溯起它招收“八县生”的历史,据原福高副校长陈惟乐回忆,早在1985年福高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招生尝试,但福高“八县生”的招生指标更多地投放在八县地区中非常偏远的山区海岛。“一方面是出于教育均衡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现实的问题,因为我们在八县投放的招生指标很少,一个县最多也就是十几名,这么少的名额,是没有办法和县里的一中去争城关生源的。所以我们当时招到的很多都是来自山区、海岛的苦学有成的学生。”1997年,林世云就是连江5名进入福州高级中学就读的学生之一。
福高语文组的姚春红老师当年刚刚从师大毕业分配至福高任教,林世云所在的高一班级是她担任班主任带出的首届学生。10年后,她谈起林世云依然历历在目,“他个子矮小,坐在第二排。”姚春红带的这个班,共有十六七名“八县生”,由于“八县生”普遍基础比福州市区学生差,第一次期中考试这个班级的整体成绩位列年段倒数第二。初来乍到的林世云此时的心情正被校园一切新鲜的事物充盈着,同时又有些惴惴不安,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第一次的期末考试,这位海岛少年竟然一举夺得了年级第一名“一定要保住第一的位置。”第一名的压力变成了动力,高中三年,林世云从班长、学生会主席到福建省优秀学生干部,于2000年以全省第60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录取。
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
林世云由清华大学毕业的那年,他以总分全系第三名、专业第二名的成绩被推研到李龙土院士的研究室,不曾想,就在那时,他获得了松下电器集团提供的高额奖学金赴日本攻读硕士。“在中国顶尖高校选拔6名学生的松下奖学金是松下集团的重要项目,每年集团总裁都会亲自会见并鼓励大家。同时松下奖学金的学生也受到日本各界的肯定,包括在我就读的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林世云告诉记者。
2005年,林世云进入日本东京大学和田一实教授的实验室进行光通信方面的研究。作为实验室的第一批成员,在搭建实验室的同时从事着处于世界前沿的研究工作。“那是一段使出全身心力气去拼搏的日子,我经常在实验室干到后半夜才回家”,林世云这样评价他刚进实验室的半年。不过最终苦尽甘来,由于研究成果出色,他选择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稿到AppliedPhysicsLetters学术期刊上,该期刊在应用物理学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投稿一个月后,编辑发来邮件,论文通过了,第一篇学术论文如愿发表。
学术振兴会是日本文部科学省即科技部下辖的单位,负责每年特别研究员的评审。该研究员不仅能获得博士期间三年的高额奖学金,并且每年都会获得政府提供的科研经费,外国人也可以申请。由于它特别重视申请者的研究业绩以及未来研究课题的潜质,可以说,此奖学金是日本政府对所研究成果的最高肯定。虽然每年有成千上万人申请该奖学金,而真正能得到的却微乎其微,多数人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在提交了包括研究成果总结、研究计划叙述、导师推荐信等十几页申请材料后,林世云得到了面试通知。面试要求申请者做一页图片,并用3分钟时间描述自己的研究成果及计划。如何在仅有的3分钟内表述研究的精华并打动面试官,林世云选择了用日语阐述。“面试时屋子里坐了5位考官,我对自己的研究内容充满信心,很自信地讲了3分钟之后,我在考官脸上看到了微笑,我知道自己离成功很近了。果然,两个月后收到了学术振兴会的合格通知。”林世云风轻云淡地讲述整个过程,仿佛所有的紧张都不曾出现过。
得到特别研究员的殊荣就意味着在读博士期间每月有20万日元的奖学金,每年有日本政府提供的100万日元科研经费。有了这笔钱,林世云无后顾之忧可以在日本东京大学安心研究。但是他选择了放弃,辞退了该奖学金。林世云认为,美国在他所研究的领域观念更先进,技术更领先,他决定去美国打拼。
哈佛——梦想飞翔的天堂
2008年,林世云带着全部家当从日本东京飞到美国波士顿,从此展开他在哈佛的学生生涯。哈佛Crozier教授是这个领域里最顶尖的专家,他的实验室成立不满三年,林世云选择了一个实验室新的研究方向。在搭建实验平台过程中,从查资料、设计、购买,到最后的组装,林世云独自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搭建了一个有上百个零件组成的复杂系统,光是激光器就有四台。接着给系统配套编写控制程序,摸索制作实验样品。第二年,他就在自己搭建的实验平台上成功完成了集成光镊的研究。该成果已在两个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同时相关论文发在了国际著名的纳米研究期刊NanoLetters上。 而这被他认为仅仅是在哈佛的另一段旅程的开端,这条路还长着呢!
回望那一代的“八县生”
□采访手记 良性竞争,乐于分享
在谈到自己的学生林世云时,姚春红老师说:“尽管他来自那样一个知识毫不沾边的家庭与海岛,但他确实存在着天赋与智慧,同时他除了刻苦学习之外,他的学习是很有方法的。”在姚春红老师看来,他最管用的方法就是善于总结和反思。据她透露,当年这个班十六七个“八县生”,在一种你追我赶、相互促进的氛围中,整体实力相当强劲,在全年段的前十名中占据过六强的席位。其中特别有一位叫邱劲锋的同学,可谓是和林世云“棋逢对手”,竞争得特别激烈,后来他考到了西安交大,如今也在国外从事高科技研究。
高三那一年担任林世云班主任的林育老师,回忆起发生在这个班级的“激烈”的竞争氛围,也是记忆犹新。但他表示,当年的这种“竞争”,完全是一种良性的氛围,像林世云这些优秀学生非常乐于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同学们交流、分享。当年这个班的班会课、家长会都特别有趣,林育老师都是让这些优秀生上台向同学们传授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交流经验,而作为班主任的他则退居“幕后”。他对记者表示,实际上向同学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解题思路,相当于将相关的知识点又复习了一遍,这样的学习显得特别扎实。“现在一些所谓的‘好’学生,特别自私,都是自己躲起来学习,就怕别人来问他题目。”目前担任学校督导员的林育老师对此现象特别不理解。
林世云回忆起这些学习往事的时候,认为高中阶段的这种“小老师”经验对他的帮助很大。他告诉记者,在美国,许多大学的课程都设有助教,这些助教均为本专业的研究生,哈佛大学也不例外,所有的博士生都必须完成一个学期的助教任务。与其他学生选择本专业或自己导师的课程不同,林世云选择了物理系的一门本科生课程。这是一个200人上的大学物理课,分成六个小班。他负责其中两个小班的两周一次的实验教学,要回答学生们千奇百怪的问题。在每次实验的三个小时里,他经常在实验室的各个小组中来回穿梭,解答各种问题。现在,他还在做另一门研究生课程的助教工作。 “解答别人的疑问,乐于分享,可能正是我的学习、事业能够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他说。
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去学习
福州高级中学原副校长陈惟乐,当年也是林世云的物理老师,今年仍然在担任高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她带过多届的“八县班”,她专门制作了一份关于“八县生”学习状态的调查报告,“跟踪了十来届的学生,一直收集他们毕业之后、事业发展的情况等,就是为了更多地挖掘这些优秀的八县生身上的刻苦学习的精神,以感染现在的学生。”
她认为“八县生”有个特点,普遍语文、英语都比较差,理科强,但福高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提醒这些孩子们要均衡发展。以林世云为例,相对他强劲的理科实力,语文、英语就比较薄弱,姚春红回忆起这个学生最初的作文,直截了当地评价为“语言乏善可陈,但文章里面仍然看得出他的逻辑思维非常清晰”。不过经过一段艰苦的高中学习,他文科方面也有了长足进步。陈惟乐老师将这样的学习能力给予了一个最恰当的定义——“他们就是学会了如何去学习”!
比如林世云当年前往日本时,只学过一年的日语,语言是他踏上日本国土时最大的障碍。然而经过一年的努力,他顺利通过了日语等级考试的最高级别,使得他在每一年松下奖学金聚会上都可以流利地和松下电器集团总裁交流。日语散文《我的日本留学生活》在松下奖学金的写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和林世云一样、如今在美国一家著名电脑公司工作的刘晓健,同样是“八县生”,他本科上的是同济大学的路桥专业,之后去了美国,彻底转换专业,在德州大学拿到理学硕士,他就在发给陈惟乐的信中谈到,“我自始自终利益于高中阶段的学习,在这里我常常地感受着学习就是学习如何去学习的哲理!”陈惟乐老师认为这话虽然拗口,但就是关于学习的真谛。
呼唤这些品质的回归
她还谈到,林世云的众多成功品质在其他一些“八县生”身上同样生动存在着:曾是福州高级中学招收的最早几届“八县生”之一的林端鸿,和林世云一样都是连江人,他当年也是同学们中间“名声”挺大的“小老师”,从不拒绝别人的询问,他也一样认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知识与能力都得到了升华。从福高毕业之后,他考上复旦,目前是美国大都会保险公司驻华的精算总监;来自福清的严宝拾,在省市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毕业前夕学校拟保送他到浙江大学,但他竟然主动将这个名额让给同学,自己毅然参加高考,最终他以当年高考理科总分(含八县)第一的成绩被中国科技大学自己最心仪的专业录取,之后拿了全奖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来自闽清的学生赖忠武,高三期间视网膜脱落,但仍坚持学习,手术后参加高考,一举被北大录取,目前在美国著名药企阿斯得康从事癌症药物的研发……“赖忠武视网膜脱落,都坚持学习,这种不畏艰苦的精神是多么值得现在的学生学习,现在的孩子们学习很怕苦,总想以各种轻松的旁门左道混个成绩。”她还谈到,当年这位学生视网膜手术后,完全是由他所有的班集体承担起了照顾他生活、学习的重任,这样的一种集体主义也是现在校园里难以寻找到的。
(来源:福州晚报 记者 安梓)